600年不積水,故宮排水系統有什么黑科技?
- 分類:媒體中心
- 作者:單鏡宇
- 來源:光明日報
- 發布時間:2022-12-27
- 訪問量:0
【概要描述】故宮的排水,綜合了各種排水法,既有地下水道,又有地面明溝,這些或大或小、或明或暗、縱橫一氣的排水設施,能夠使宮內90多個院落、72萬平方米面積的雨水通暢排出。
600年不積水,故宮排水系統有什么黑科技?
【概要描述】故宮的排水,綜合了各種排水法,既有地下水道,又有地面明溝,這些或大或小、或明或暗、縱橫一氣的排水設施,能夠使宮內90多個院落、72萬平方米面積的雨水通暢排出。
- 分類:媒體中心
- 作者:單鏡宇
- 來源:光明日報
- 發布時間:2022-12-27
- 訪問量:0
每逢雨季,防汛都是個大問題。
許多城市在一場暴雨過后便開啟“看海模式”。
而近600歲高齡的故宮,卻從未出現過汛情,這其中的奧秘,我們來一探究竟。
簡單來說,要想地面不積水,需要保證同一時間內排水量大于降水量。
為了達到這一目的,故宮精心設計了一套完整嚴密的排水系統,堪稱領先世界的黑科技。
站在太和殿前的廣場仰視,巍峨壯觀的三大殿坐落在高高的漢白玉石底座上,7米多高的底座共有三層,每一層的四周都有許多精雕細刻的龍頭。
一場大雨過后,這里開始上演“千龍噴水”的壯觀畫面。
飛檐流水如瀑,1142個龍頭排水孔噴流如注,雨水化作一道道漂亮的弧線,此后被瞬間排盡,順勢流入內金水河排出。
這就是故宮排水系統運行的直觀寫照,其中蘊藏著嚴密的邏輯和智慧。
故宮的排水,綜合了各種排水法,既有地下水道,又有地面明溝,這些或大或小、或明或暗、縱橫一氣的排水設施,能夠使宮內90多個院落、72萬平方米面積的雨水通暢排出。
在故宮的排水系統中,水系的規劃和設計尤為重要。
故宮外至少形成了三道防線:
第一道:明內城護城河及大明濠、太平湖;
第二道:西苑太液池和后海;
第三道:外金水河和故宮的筒子河(護城河)。
這些河渠的設置,平時用于城市供水之需,遇有汛情則可用于排水,保證了外圍不會有大量雨水和山洪涌入故宮。
故宮的全部雨水最終都依次通過干線、支線流入內金水河,一路蜿蜒至東華門南隅的水閘流出,與外金水河匯合。
其次,故宮充分利用地形地勢建設排水設施。
北京北依燕山,東臨渤海,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,所以北京的水系流向是向東南流。
從天人合一的思想出發,故宮的設計與北京的地形走向協調一致,也是北高南低。
故宮北門神武門地平標高46.05米,南門午門地平標高44.28米,豎向地平高差約2米,于是形成了北高南低的雨水走向。
同時,以皇帝走的正中御道為分水線,分水線東西兩邊的地勢逐漸降低,形成又一坡度,雨水可通過溝渠從東、西兩側流入護城河。
即便是有了河渠和坡度,但故宮里建筑物密集,重重院落相互阻隔,自流能力被相對削弱。
因此,故宮內的排水工程更是精心測量、規劃設計和施工。
疏通各個宮殿院落的排水系統有干線、支線,有明溝、暗溝、涵洞、流水溝眼等,縱橫交錯,主次分明,溝通各個宮殿庭院,形成一個龐大而完整的排水網絡。
排水工程分為明渠和暗渠,明渠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,如排水溝;暗渠則如蛛網,密布于地下。
明渠遇到臺階或者墻等障礙物,則在其下開一圈洞,被叫作“溝眼”;水由地面流進暗渠的入口,多為方石板鏤雕成明清銅幣形,叫做“錢眼”。
正是這樣一套功能完備、設計精密的排水系統,加上定期維護、及時疏浚,才保證了故宮600年不澇,無論雨量多大,從無積水之弊,成為古建筑史上的奇跡。
雨季到來時,去故宮走走吧,感受一下古人留下的技藝蘊含的智慧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信息發送SAUNDERS
WRITE A MESSAGE TO US
熱門資訊
- 蕭墻錦繡——中國傳統建筑影壁(二) 2023-01-06
- 蕭墻錦繡——中國傳統建筑影壁(一) 2023-01-06
- 600年不積水,故宮排水系統有什么黑科技? 2022-12-27
- 淺談中國古代建筑窗細則 2022-12-27
- 甘肅天水古建筑特色 2022-12-27

案例中心
公司主要從事古建筑工程、文物修繕、園林綠化工程、建筑工程、市政工程、庭院景觀工程設計、施工等
湖北嘉廬古建筑園林工程有限公司
服務熱線:027-88775525
地址:武昌區和平大道750號綠地國際金融城A01-1地塊一期3號 綠地楚峰大廈35層03室
郵箱:hbjlgjz@163.com
Copyright ? 2020 湖北嘉廬古建筑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鄂ICP備20012320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武漢
